2022年个人书单,这10本书给了我启发
传染病的不确定性、发展的不期望性、政府官员的新变化.使人们对宏观经济发展逻辑有了更多的关注。约瑟夫·古尔登在这本书中更多地论述了美国方面对朝鲜战争的种种判断,第三年的人通过阅读历史学寻找规律......如果更持续的话,也许应该读圣经、佛经,寻找安慰。书中的内容主要涉及从清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治理模式的观察。虽然讨论热度、影响范围比当年咸平的著名战役还差一点,但近10年来,民众参与了热情最高的企业使命大讨论。
前段时间看作家余华的一段采访,大意为“以为疫情来了,会是长篇文学的大年,以前大家都很忙,没时间写,现在很多人被迫居家,应该会写出来很多,结果并不是这样,看来很多人并没有好好利用这段空闲时间”。
这一下子就击中了我,今年经历过长时间小区封控的我,同样被迫有了很多空闲时间。
但年尾总结看来,并没有好好利用那段时间,哪怕多读点书,大部分时间都被无效焦虑占据了。
希望2023年的生活不要如此!
1.《置身事内: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》,兰小欢著
《置身事内》是2021-2022年的现象级经济学畅销书,疫情的不确定性、发展的非预期性、政府管理的新变化……让人们对宏观经济发展逻辑产生了更多的兴趣。
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讲便是:“地方政府不仅可以为经济发展创造环境,它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。”
作者兰小欢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,本书的雏形是其所讲授的一门课程,和名校学生共学一门课,也是种不错的收获。
2.《朝鲜战争:未曾透露的真相》,约瑟夫·古尔登著
电影《长津湖》的火爆,让更多人回望曾经的那段历史,但在我的个人感受中,军迷占了主导,大家一起缅怀先烈们的艰苦奋斗。
只不过战争从来不只是战争、也不会是单方的战争,约瑟夫·古尔登在本书中更多论述了美国方面对朝鲜战争的诸多判断,对更全面了解朝鲜战争有补益。
当然,对本书内容的批评声音也很多,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
3.《治理中国:从革命到改革》,李侃如著
之前有过一个笑话,疫情三年,第一年人们读防疫学寻找答案,第二年人们读经济学寻找动力,第三年人们读历史学寻找规律……再持续下去可能就要读圣经、佛经寻找安慰了。
作者李侃如是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,曾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,负责美国对东北亚、东亚和东南亚的政策。书中内容主要涉及从清代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治理模式的观察,角度相对新奇。
当然这种新奇也与作者是美国人有一定关系,敢于下论断,不似国内学者在提到类似观点时,总很隐晦。此外,本书的叙述文笔也相当不错。
4.《联想局》,迟宇宙著
没想到,司马南拿联想开刀杀回舆论场会掀起这么大的风波,虽然讨论热度、影响范围比当年郎咸平的成名之战还差一点,但也堪称“近10年来民众参与热情最高的企业使命大讨论”。
作为国内知名商业史写作者,坊间相传迟宇宙最初是被联想请去写作此书,但写作完成后联想对本书并不认可,现在市面上也并不容易找到。
书中一些内容能够为理解联想集团早期发展、乃至理解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有帮助。
5.《读史求实》,杨奎松著
杨奎松先生是民国史、近代史研究的知名学者了,本书为杨先生多篇文章组成的合集,涉及事件探究、人物评传多个部分,质量很高。
如果你喜欢《苦难辉煌》式的风格,不读也罢,会有很多冲突之处。
6.《读水浒:人性的十三种刻度》,押沙龙著
用新视角、新手法、新观念解读经典,也算是畅销书领域的老方法了,只要写得好,能持续出彩。
看B站up主吸奇侠解读水浒人物的视频,让我重新有了阅读此类书籍的兴趣,如早些年的《闲看水浒》,十年砍柴著;今年出版的《读水浒》,押沙龙著;都写得很有意思。
不仅读了这些书,我也在B站上发了一些水浒人物的解读视频,算作一种新的尝试,我的B站账号同样名为【宇宙路口】。
7.《游民与中国文化》,王学泰著
为了多理解一下《水浒传》所构建的世界观,阅读此书。“游民”是中国历史潜意识的一种,始终在发挥影响。
今时今日的人们虽然不像古代游民那般常常面临最基本的粮食问题,但心态上仍存在“数字化游民”,不少行为逻辑与古代游民相通。
这种发现,教科书中是看不到的,所以有段时间一些人将王学泰先生所著的《游民与中国文化》、余英时先生所著的《士与中国文化》、吴思先生所著的《潜规则》并称为“中国当代三大人文发现”。
8.《以大制胜》,斯科特·亚当斯著
斯科特·亚当斯此前最著名的身份一直是漫画家,系列企业管理漫画《呆伯特》拥趸众多,本书则是其对大众传播学的一些思考。
书中所引用的理论倒是很常规、大家都耳熟能详,重点在于所举案例用了很多特朗普参与2016年美国大选时的“伎俩”,包括特朗普为何总喜欢说些过激言论、为何总喜欢给竞选对手起外号,如何利用Twitter、Facebook的推荐算法影响选民投票意愿等等。
9.《饱食穷民》,斋藤茂男著
斋藤茂男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著名记者,书中记录了很多他对当时日本年轻人生存状态的观察。
奇妙之处在于你读着读着就会误以为他不是在写当年的日本,而是我们近年来的生活:高房价对生活的侵蚀、996工作时长、IT领域的35岁危机、非理性超前消费、种种精神焦虑……反正让你觉得很熟悉。
10.播客节目
我在今年1月才开始听些播客节目,没想到渐渐成了一种习惯,一年来的收听时长基本上达到了365小时,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。
最后,希望全面放开之后,2023年的生活,能更多彩一些!